操場上,伴著動聽的音樂,永豐學子用一個個動作詮釋著對文明禮儀的理解與感悟,孩子們的朝氣蓬勃與溫文爾雅給到場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象山高標準實施了三輪“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”,狠抓教育共同體建設和薄弱學校提升,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分層分類辦學,深化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、協同育人,完善終身教育和特殊教育體係,全縣各學段教育優質均衡水平實現了整體提升。在辦學機製、管理機製、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變革等深化改革方麵,象山教育的成績可圈可點。
如現代學徒製”“特殊教育衛星班”“縣管校聘”這幾項省改革任務形成了“象山樣本”,建成全省首個縣級“教育大數據平台”,打響了“校園安全智慧管理”品牌。在人才培養和引進上,象山找準多年來製約象山教育發展水平的“痛點”進行機製改革和方法創新,如開展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和中學教師定向培養,與杭師大合作開展為期三年的基礎教育創新工程等。“教育問題的關鍵,一個是‘人’,一個是‘物’,核心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。
當前,我們麵臨的比較急迫的問題就是教育供給不均衡問題。能否穩妥解決,直接關係到社會穩定和諧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、獲得感。
”總結完成績和經驗後,胡海崢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和校(園)長們一起“補短強弱”的分析和探討中。
他從視野問題、方法問題、思維問題三方麵入手,以具體的學位供給、學前教育內涵發展、教師職稱、集團化辦學等實際問題為內容條分縷析。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。
彼童而角,實虹小子。107。
素衣。《唐風揚之水》:“素衣朱襮,從子於沃”。
(作者:薊縣)